今年以来,兰州市城关区焦家湾街道嘉峪关东路社区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强化党建引领为抓手,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思路创新、机制变革、作风转变、责任靠实为突破口,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防范化解突出矛盾风险隐患为着力点,突出抓好“三项举措”,努力构建服务、防范、治理、打击、塑造一体化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格局,实现“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静态维稳”向“动态创稳”“应急维稳”向“常态创稳”的持续转变。
健全组织机构 落实工作责任
社区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专职群防群治、综治网格员队伍,建立网格10个,其中专属网格1个,结合“小巷总理”项目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和政策宣传、信息采集、民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同时邀请社区法律援助、联合小区“五老”力量广泛开展法律宣传。通过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每月召开工作调度会,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切实做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将维护稳定的责任靠实到人,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加大巡逻力度,排查矛盾纠纷,把消防安全、燃气使用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管理等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各项责任落实,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有效杜绝了各类矛盾纠纷、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夯实工作基础 维护社会稳定
做实做细源头管控,扎实开展各项禁毒工作,铲除毒品问题滋生蔓延土壤,努力推动禁毒社会化,创新禁毒宣传内容方式,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无毒社区”的工作目标。利用多种手段,狠抓源头治理,积极开展禁毒防毒知识宣传、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禁种查种、踏查铲毒等工作。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打好社区居民的“禁毒预防针”。不断创新禁毒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打造了一条居民小巷禁毒宣传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向群众宣传毒品危害以及拒毒防毒等相关知识,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禁毒宣传教育风景线。开展区域重点人员排查,重点对迷信邪教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摸清底数,登记在册,实现了辖区内无新增邪教人员和原有已转化邪教人员无反弹、无精神病患者捣乱破坏事件发生。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法治宣传活动,社区联合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积极开展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等为宣传重点,开展《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抵制邪教、毒品预防等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品1000余份,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推动“国家反诈中心”APP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变“被动宣传”为“主动防御”,采用定期深入辖区居民小区、沿街商户、学校、单位开展现场宣传引导、发放反诈防诈宣传资料、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集中宣传、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渠道,大力宣传电信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知识,共发放宣传单400余份、悬挂横幅20条、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100余次,坚持每日在居民微信群内宣传反诈防诈常识技巧、身边电诈案例分析等预防电信诈骗知识,让居民对电信网络诈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加深居民对诈骗手段的印象,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深入民心增强辖区群众反诈意识,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工作靠前主动作为 做好矛盾纠纷化解
嘉峪关东路社区始终坚持“工作靠前、主动作为”工作理念,聚焦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持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处置在基层,不断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力量,多方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学习“枫桥经验”主动排查矛盾,发挥社区干部及志愿者在人民调解方面的优势,形成了“曹大姐矛盾纠纷调解队”工作品牌,并于其中取得成效。社区高度重视“12345热线”反馈的民生热点、邻里纠纷、物权纠纷、民商纠纷等问题,采取协商和解等多种手段,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严格落实回访机制,按照“谁负责,谁调处、谁回访”原则,严格落实矛盾纠纷“一事一回访”制度,在纠纷调解后定期回访,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当事人思想动向,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做到回访率100%,防止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弹、升级等现象,固化调处工作成效,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做到了群众心愿“早知道、早办理、早回复”,形成了“人在格中走、矛盾格中调、事在格中了”的良好局面。
今后,嘉峪关东路社区将持续推进主动创稳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继续对照目标任务,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主动创稳工作,切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强队伍、促发展上出实招、见实效,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社区、法治社区、文明社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主动创稳的实绩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