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央媒看甘肃,今天是2023年03月25日,星期六

【国际商报】喜迎十九大、兰州商务在前行

发布时间:2017-11-01 21:09:30

导语:
 
  兰州商务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大的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奋力干,全力推进全市商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提升全市经济发展首位度出大力,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尽好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国际商报甘肃商信讯  近年来,兰州市商务局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习总书记对甘肃提出的“八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商务发展顶层设计、三产首位度提升、市场建设、新型业态、便民服务网点、外向型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商务发展顶层设计取得新突破
 
  按照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三五”时期打造全市“大三产”的目标,着力抓好顶层设计。制定完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第三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本地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夜市街区改造建设实施方案》《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修改完善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编制完成了《兰州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兰州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兰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二、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度取得新突破
  
  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扩大,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13.78亿元,增长10.9%,增速在全省排名第2,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8.34%,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一五末”的3.07:48.09:48.84调整为2.67:34.89:62.44,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3.33亿元,增长9.7%,增速在全省排名第2,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9.67%。2017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85.72亿元,增长8%,增速在全省各市州排第 1 位,占全省的43.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8 亿元,增长8.7%;首位度在全省持续高位运行,呈现“基本平稳、稳中有进”的特征。
  
  三、大商贸大市场建设取得新突破
 
  围绕布局优化、资源集聚和创新发展,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完善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了大商贸、大市场格局。兰州被国务院及国家部委先后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商贸中心试点城市、科技兴贸城市,被确定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32个物流中心、21个物流节点城市,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中,将兰州确定为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商业网点10.52万个;各类商品批发交易市场158个(商品年成交额750亿元),其中生产资料批发市场32个(商品年成交额320亿元),生活资料批发市场126个(商品年成交额430亿元),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67个,过10亿元的16个,过50亿元的4个(即西北物资城、东部综合批发市场、瑞德摩尔、兰州钢材交易市场);大型百货店29个,其中全国金鼎百货店2家(亚欧商厦、国芳百货购物广场),全国达标百货店3家(虹盛百货、西太华商厦、百安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33个。45个大类、30余万种商品吸纳辐射全国各省市区,基本形成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格局。
  
  四、新型业态发展取得新突破   
 
  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兰州市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年”、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中国(兰州)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等活动,以及出台《兰州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关于加快本地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电子商务取得较快发展。目前,共培育本地电商平台企业55户,电子商务企业突破2000家,建成O2O线下服务网点、体验店、便民服务店475家,智能自提柜694套,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5个,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651个,乡镇覆盖率达到8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电子商务村邮站150个;建成具有规模的进口商品直营店6家,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约1204万元。永登县、榆中县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甘草店镇等8个乡镇、清水村等65个村被列为省级电商示范乡、示范村。2017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612.18亿元,本地电商平台实现交易额13亿元。
 
  商贸物流加快推进。制定出台《兰州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引导培育物流枢纽。建成启动运营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甘肃民丰物流园等10余个物流园区,正在引导加快推进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新区北站、皋兰公铁、五矿钢铁、兰州公路物流港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0多亿元。开通了顺丰航空全货机兰州定期货运航班、兰州—迪拜、兰州—达卡等国际货运包机,正在推动国际班机、包机的常态化运营。中亚、中欧、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班列150余列,货值3.5亿多美元,中心南向(渝桂黔陇)货运班列即将开通。2016年全市物流企业达到1300余户,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77户,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企业8户,先后培育国家5A、4A、3A级物流企业各2户。2016年实现社会物流总额7037.39亿元,同比增长11.2%;物流业增加值172.17亿元,同比增长11.8%,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18%。商贸物流已覆盖所有产业,物流业务范围由城市向农村、由本省向全国,由国内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延伸。兰州市先后荣获“2014城市物流最佳投资环境”“中国物流业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 ‘一带一路’建设突出贡献”奖;兰州市商务局先后荣获“2014中国城市物流管理创新”奖,“2016中国物流十大管理创新”奖。
 
  会展业发展成效明显。依托兰州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设施和兰州市的辐射优势,整合各类会展资源,引导展会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带动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加快发展。2016年共举办重点展会62个,交易额达82.3亿元。2017年上半年举办重点展会35个,交易额达35.5亿元。
  
  五、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商务部先后批准兰州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试点城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农超对接试点城市;中国烹饪协会命名兰州为“中国牛肉拉面之乡”。以推进试点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城乡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共培育创建5个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区,1个省级社区商业示范区;建成标准化菜市场68个;家政服务网点400多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520个;全市现有持证餐饮企业13582户(含个体户),其中牛肉拉面馆1265家;建成428个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节点;典当企业80家,拍卖企业49家。建成新农村便利超市(店)1066个,县级配送中心10个,乡镇商贸中心6个,便利超市(店)信息化改造300个,商品配送率达到60%以上,超市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超过85%,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便民服务网络。 
   
  六、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开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为促进兰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两大平台”和铁路、航空两个口岸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2015年12月封关运营,截止目前,入区注册企业达240家,2016年,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2亿美元,在全国56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23位。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已确定为全省三大陆港之首,正努力打造成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门户平台,以铁路集装箱功能、口岸功能、保税功能、多式联运功能、智慧陆港功能为核心的五大功能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兰州铁路口岸获批对外开放,铁路口岸新区中川北站、兰州东川铁路物流中心两个作业区已全部建成。新区作业区重点围绕新区七大支柱产业,加强与新区综保区、中川国际机场及产业园区的统筹布局和联动发展。东川铁路物流中心作业区围绕国家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和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加强与国家、省上布局建设的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东川铁路货运中心项目和兰州公路集装箱节点站的统筹规划和联动发展,打造全程化国际联运服务链条,力争将东川铁路物流中心作业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和转运站。三大指定口岸年内建成,2016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兰州市在中川国际机场筹建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和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筹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已建成,进口冰鲜水产品和进境水果指定口岸预计年底建成。兰州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实现了与海关、国检的数据对接,制定了平台接口标准,引导相关企业和平台接入公共服务平台。兰州铁路口岸新区作业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项目获省商务厅批复,目前监管场地和跨境物流辅助设施正在积极建设。
 
  对外贸易加快转型升级。围绕“互联网+外贸”行动,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建立了兰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联席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制约外贸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外贸竞争力。目前,外贸企业达324户,出口7大类800多种商品(机电、轻工、纺织、化工、矿产资源、农副、医药),出口国家和地区180个(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印尼、俄罗斯、新加坡、沙特、阿联酋和香港等),进口涉及4大类(资源型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日用消费品)100多种商品,来源地主要涉及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英国、印尼、民主刚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合作竞争力逐步增强。深化双边交流,拓宽合作领域,目前,国际经济合作企业有87户,境外投资地区达到23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达到1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投资5.1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1.5亿美元,劳务输出2.2万人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质量,以可口可乐、丹麦嘉士伯、泰国正大、百胜餐饮、正威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为兰州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有264户,涉及一、二、三产业28个行业领域,资金来源地分布香港、美国、台湾、日本等4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29.3亿美元。(黄智杰 郭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uXqqcAFQ2dfQntvBAS3Gw?scene=25#wechat_redirect)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