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马震坤
甘肃省张掖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信息通信机要科科长张永虎从警21年,始终在政治上求先进,在工作上求创新,从一名基层民警逐步成长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攻坚力量。
甘肃省张掖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信息通信机要科科长张永虎从警21年,始终在政治上求先进,在工作上求创新,从一名基层民警逐步成长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攻坚力量。1996年被中共山丹县委授予“十佳青年”称号,2006年被共青团张掖市委授予“全市青年岗位能手”,2007年被共青团甘肃省委授予“甘肃省优秀青年卫士”,2015年被评为“2014至2015年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期间三次被张掖市公安局授以个人嘉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因公务员年度考核连续3年优秀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7年5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刑侦队伍里的技术行家
张永虎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山丹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凭借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专业优势,他很快成为刑侦战线上痕迹检验的行家里手,经他绘制的现场勘验图和现场照片成为全市公安刑事勘验的标准模板,利用痕迹物证锁定的强奸案成为该县第一起“零口供”判刑的“铁案”。2003年5月,张永虎因工作突出被任命为张掖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2006年1月6日,张掖市民乐县人民法院发生了轰动全国的特大恶性爆炸案,当场炸死4人,严重受伤30余人,在当地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限期破案,时任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的张永虎全权负责爆炸现场的勘验和证据提取工作,在部、省专家的指导下,张永虎果断指挥,迅速部署,凭借多年的勘查经验,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他和同事们利用网筛将现场杂物筛查分类,逐一勘验,历时半个月的日夜奋战,掌握了第一手完整详细的勘验证据,为迅速破获“1·06专案”提供了坚实的证据链。该案的刑事勘验实施方案也被省公安厅刑事科学鉴定中心列为全省现场勘验经典案例进行总结推广。
张永虎在参与侦破山丹“12·4”强奸幼女案、民乐圆通寺文物被盗案、高台检察院爆炸案等诸多重特大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3年刑事技术生涯中,他共勘验各类现场案件900余起,出具各类现场照片800余份,绘制现场图700余份,出具现场勘查分析意见书700余份,出具各类鉴定书50余份,均无一纰漏,为维护一方平安作出了突出贡献。
敢担当,干一行精一行
2008年,张掖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局领导决定重新调整信通科班子,谙熟计算机业务的张永虎便成为第一人选。当时正是张永虎在刑侦事业中蒸蒸日上的时候,临危受命,张永虎转任信息通信机要科,全面负责科技信通信息化工作。面对全新的公安信息通信业务,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手,需要从头开始。服务器维护、网络调试、交换机配置、网络布线……对于从事网络专业的技术员来说这也许不算什么,可外行的他却显得尤为困难,步履维艰。每个命令、每个网络故障都要张永虎亲自尝试,亲自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就向网络公司工程师请教帮忙。一次次断网、一个个故障慢慢将张永虎锤炼成了公安网维护的攻坚力量。
公安信息化包罗万象,他清醒地认识到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真正胜任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他还需要不断学习。为了不影响家人,他干脆就吃住在办公室,全身心扑到了工作上。历经3年多时间,他没有睡过几个安稳觉,废寝忘食已成常态,作为丈夫、父亲,女儿上了3年幼儿园他没有送过一次,“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啊,我都好几天没有见到你了。”“爸爸,你就那么忙吗?你就陪我去游乐园好好玩一次嘛!”“女儿乖,爸爸确实很忙,有空我一定带你去。”就这样,女儿让爸爸陪着去游乐园玩一次都成了奢望,女儿的童年里已然缺失了爸爸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永虎凭着一股韧劲全面熟悉掌握了信通业务,从公安网络运维、应急通信保障到信息化建设规划、系统平台建设,他都亲力亲为,最终成了全市公安科技信通和信息化建设的专家。8年来,他带领全市信通民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鼓励科室同志创先争优,激发同志们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精神,在他的领导下,全市科技信通工作也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连年来,张掖市科技信通信息化绩效考核名列全省前茅。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集体嘉奖二次。
勇创新为科技强警创佳绩
科技强警是公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09年,全省公安机关开始大力推行网上办案,要把几十年的手工办案模式转化成网上办案,网上流转、平台建设和应用培训工作自然落到了信通部门,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实际困难,张永虎借助曾经从事刑警工作的优势,首先从培训抓起。两年的时间里,他翻阅案卷,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办案流程,带领信通科同事们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各县区公安局和基层派出所,悉心讲解和示范传统办案模式和网上办案模式的优缺点,手把手教基层民警录入案件,学习办案流程。经过无数次的培训,无数次的问题排除,全市10年来的近5万份案卷全部录入了系统,基层民警终于接受了网上办案的新模式,大家切实尝到了信息化办案办公的甜头。“办案很辛苦,问题没法数,有事找永虎,肯定搞清楚”是大家给他编的顺口溜。
2012年,根据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铺开。张永虎深刻意识到现有体制下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于是大胆应用新思维、引进新技术、创造性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在众多观望的目光中,张永虎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率先在全省公安系统引进了虚拟化技术,部署了警用地理系统,并取得了成功。仅此一项创新建设任务,就为市公安局节省了70万元建设经费,并为虚拟化新型技术在全省公安信息化改造建设中提供了引领示范作用。
近几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启动改革创新,张永虎强烈地感觉到这是融入公安改革大潮的一次重要契机。能否将公安业务部署到手机平台,将手机作为民警日常办公办案的移动警务终端?而同样的,基层也自下而上提出需求,面对基层提出的“向科技要警力,用科技解放警力”的现实要求,张永虎果断行动,上下协调,精细论证,在得到领导们的支持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手机APP应用开发原理,利用PPP模式,联系电信公司建成了全市移动警务终端平台,并请专业智能化开发公司规划研发了4个APP业务进行试用,将办公、办案等公安业务系统延伸到了手机终端,为基层民警办公办案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信息化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甘于奉献受称赞
张永虎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他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用辛勤的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总有亲朋好友找他,在案件办理上求情帮忙,他都能坚持立场,秉公办事。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他始终奉行廉洁自律,默默奉献,尽心尽力服务于全市公安科技信息化事业。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张永虎在网络应用、公安信息化方面没有研发出多少高科技产品,但他却是千千万万个公安科技信息化民警的缩影,他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工作,是公安事业真正的幕后英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无悔的人生价值。
(原文链接:http://e.mzyfz.com/paper/paper_21211_5590.html)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