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洮河水·同筑中国梦 ——百家媒体“洮河行”主题宣传活动在临洮县启动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是明朝杨继盛(杨椒山)题写。2024年11月8日,是我国第25个记者节。共饮洮河水·同筑中国梦——百家媒体“洮河行”主题宣传活动在临洮县洮河如意湾景区启动。
“对记者朋友们来临洮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广大记者朋友致以记者节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临洮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付林希望,各位媒体记者和网络达人朋友们用镜头捕捉临洮之美,用文字讲述临洮故事。
走进美丽的洮河如意湾,共享交旅创新发展成果。“洮河如意湾”是G75兰海高速太石服务区交旅融合项目,总占地面积598亩,总投资2.84亿元。洮河如意湾坚持创新“交通+旅游”“公路+路衍”“产业+资源”的新发展模式,以“花香洮河·水韵太石”为主题IP,以“洮河如意湾”为旅游品牌,精心打造美食街、淘淘兔乐园、如意牡丹园、如意营地、船坞酒店、游船码头、水上会客厅等7大功能区,全力打造以“儿童游、水上游、度假游、特色游”为核心的交旅融合示范标杆项目。
“洮河如意湾”最引人瞩目的项目是淘淘兔乐园,园内以全龄参与+低幼关怀为主,根据不同年龄特性需求设计游玩内容,拥有6大主题场景+30余种组团游戏、百种游戏玩法,8小时不间断沉浸式游玩体验,集文旅休闲、亲子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打造甘肃最潮酷艺术探索成长乐园。
落叶飞舞、层林尽染、秋意浓浓、洮水盈盈,步入八里铺镇水渠村,这里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数百米的道路犹如一条用民居绿植绘就的美丽“画廊”。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社会组织”的形式及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经营模式,八里铺镇农投公司和水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探索村民增收、乡村发展、经营的新模式,通过盘活水渠村闲置的房屋、田地、林地等资源,依托距离城区较近的区位优势,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谋划的农文旅融合项目。
据了解,陇上·乡村美术馆利用八里铺镇水渠村现有乡村闲置居民住房,融合自然风光、农耕文化、民风民俗等资源,通过租赁农村闲置院落,现建成各具风格的展厅10个,并向群众免费开放。美术馆通过入驻书画家在室内提名挂画、坐镇创作的方式,打造集展览、体验、销售、写生、研学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精神性公共空间,让“观展”成为群众的常态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推动培育乡村发展新业态。
来到 “狄道乡韵”洮阳镇双联村,整个村落氤氲着浓浓的农耕气息,每年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能捡拾起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村民房前屋后墙壁上或挂着木锨、簸箕、锯子、木犁、陶罐等古老的农耕工具,或绘有展示丰收季节和田野生活的油画,用陶罐垒起的墙体、嵌在墙上的木船、“吹糖老人”雕塑、旧式马车、老式吉普车、蝴蝶牌缝纫机、飞鸽牌自行车无不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如今,独特的古驿道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依托,古老的农耕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不断绵延,成就了双联村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态。
临洮以其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而闻名,洮河两岸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在临洮县岳麓山景区,主要景点有老子飞升凤台、三国姜维点将台、明代超然书院、宋代泰山庙、甘南农民起义纪念碑、陇右革命纪念馆等均具较高品位。近年来,临洮县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在景区悬挂全国名人书法家作品楹联、匾额414幅,被甘肃省诗词协会赞誉为“陇上楹联文化名山”,为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名县”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了岳麓山景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游览临洮的秀丽美景,捕捉临洮的历史文化、人文风韵。为提升群众艺术素养,大力推进临洮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和促进文旅事业不断深度融合发展,临洮县于2024年9月,在临洮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洮河文艺长廊”。每年邀请部分全国书画名家来临洮写生、创作学习、观摩交流并举办公益讲座,设立挂牌全国全省书画艺术写生创作基地,利用文化县的优势,面向全省各年龄段在校学生,组织开展青少年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专题研学活动。
中国洮砚博物馆,位于临洮县旅游集散中心,是集洮砚制作、销售、展览于一体的洮砚文化集市。在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现已完成了临洮县非遗展示馆、非遗体验馆、非遗讲堂、非遗文创商店、非遗展厅、非遗研学基地、非遗直播点以及镇级电商平台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自创建以来,得到了政府及社会的一致好评。近两年来,共接待研学群体及实践体验群体5万余人。
近年来,临洮县着力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积极探索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加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打造丰富多样的洮河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水平,全力提升洮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洮、走进临洮、爱上临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