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村畔,群山环抱,历来以种植中药材为主,本是山坳坳里的“金疙瘩”,由于,近年当归种植出现了种苗劣质化、死苗、病虫害、抽薹、销路不畅价格低等问题,当归产量下降,村民时常紧锁眉头。
“产业不兴,乡村难振,何谈富民?”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驻村干部吕学山得知村民的产业困境后,第一时间下村了解当归生产情况。
查看蔬菜长势
在云雾缭绕的河湾村,吕学山蹲在榆中成贵中药材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成贵的地头,详细记录着他种植多年的经验与困惑,并与众多农户促膝长谈,简陋的村委会里,召开了一场又一场带着泥土气息的恳谈会。村民掏出了心底话:“种了这些年,苗子越来越弱,种苗价格也越来越高,死苗抽薹问题越来越严重,心里憋屈啊!”这些沉甸甸的叹息,正是点燃实干引擎的星火。驻村干部吕学山将厚厚的调研笔记与满纸问题带回办公室,心头沉重却更添了笃定:振兴产业,唯有迎难而上,把实事做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中药材
破局之策,最终落在科技赋能上。乡里协调资金,引进优质道地当归种苗,并邀请来了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李继平教授,给村民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李教授在榆中成贵中药材开发专业合作社对当归种苗进行药水浸泡,防止死苗、抽薹等问题,推广之初,阻力不小。村民曹生宝起初执拗地摇头:“种了一辈子药,还信不过自己这双手?”科技人员并不气馁,在曹生宝地里耐心划出一小片“试验田”,手把手示范科学种植方法。几个月后,试验田里的药材苗壮叶茂,病害稀少,而曹生宝自留的老种苗地块却相形见绌。事实最有力量。秋收时,曹生宝那片试验田亩产超出老地块近两成,品质更佳,卖价喜人。他摸着后脑勺,憨厚地笑了:“这科学种田,真比老经验管用!”科技之风就这样吹遍了山间田垄,药材产量与品质稳步提升,田野间似乎弥漫着新的希望气息。
查看种植长势
然而,当归种苗推广并非易事,驻村干部吕学山挨家挨户进行动员宣传李教授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村民在自己家门口地里搭建小拱棚自行育苗,解决当归苗种苗问题。目前,已经有一半村民自行培育当归种苗。(李鹏飞)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