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生效裁判兑现“最后一公里”,玉门法院推行“执行+警务”融合模式,将司法警察的专业警务保障与执行工作深度绑定,构建起“研判精准、行动迅速、强制有力”的执行闭环,让“纸上权益”加速变为“真金白银”。
警力“嵌”入执行链打破壁垒聚合力
“过去执行靠法官‘单打独斗’,现在法警全程‘并肩作战’,底气更足了!”这是玉门法院执行干警的深切感受。为破解传统执行工作中“警力分散、响应滞后、强制力不足”等难题,玉门法院打破执行局与法警队的职能壁垒,组建了“1名法官+N名法官助理+1名司法警察”的混编执行团队,将警务保障贯穿执行立案、财产查控、强制措施的全流程。
2024年5月,在执行张某洗钱罪涉案房产时,法院对被执行人名下房产依法启动评估拍卖程序。然而,房屋拍卖后,买受人多次与被执行人亲属沟通腾退房屋事宜,均未取得成效,遂向法院申请房屋强制腾退。执行团队制定了“跨省联动+强制腾退”方案,千里奔赴北京、海南等地开展房屋腾退工作。在法警的密切配合下,执行团队在15天内跨两省三市,强制腾退房屋2处,实际执行到位金额2000余万元。
法警队不再局限于“辅助安保”角色,而是深度参与执行研判、线索核查、外勤行动,协助法官制定强制预案、核查被执行人身份信息、维护现场秩序、实施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形成了“法官精准施策+法警强力落地”的闭环模式。2024年以来,混编团队共开展执行行动300余次。
“执行110”全天候快速响应显威力
“喂,周法官,我看到李某正在台球厅打台球!”晚上9时,申请人张某致电执行法官。接到这一线索后,执行团队仅用5分钟便整装完毕出发,10分钟后抵达现场,成功控制住长期躲避执行、无法联系的李某。依托“执行+警务”模式,玉门法院实行法警全员警务化备勤,以确保能在“城区半小时、乡镇1小时”内抵达现场,真正实现“线索即收、警力即动、措施即落”。
2023年2月,马某等三人因董某拖欠劳务费,向玉门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判决董某于同年6月底前付清所欠劳务费。由于董某长期未履行判决,2024年4月,马某三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指挥中心获取到被执行人董某藏匿于兰州的线索后,立即派出混编团队,连夜驱车800公里赶赴兰州, 通过蹲点摸排成功找到董某。面对混编团队出示的财产查控清单和拒执后果警示,董某当日便付清了6万余元欠款。2025年上半年,混编团队共受理执行案件1130件,执结820件,结案率72.57%。执行完毕率46.84%,执行到位率71.16%,首执案件终本率7.64%。
案里案外见温度刚柔并济护民生
“执行+警务”不仅有“雷霆手段”,更有“司法温度”。玉门法院在强化强制力的同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让法警的“铁肩”既扛得起司法权威,也托得住群众期盼。2025年3月,在执行王某某欠付劳务费的案件中,混编团队穷尽各种措施,始终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且被执行人长期在外地,下落不明,执行难度极大。了解到涉案人员均为农村务工人员,生活困难,混编团队启动“执行+保险”救助程序,主动协助整理救助材料,为李某等27名农民工申请保险救助金额5万余元。
从凌晨蹲守抓“老赖”到跨省协作扣财产,从田间地头调解纠纷到车间厂房清点资产,“执行+警务”团队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兑现承诺。2024年以来,共执行到位2.6亿元,首执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7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