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
首页 > 陇原风采 > 正文

洮珠凝古韵 稼穑颂金秋 ——临洮五千年文明再续新时代华章

发布时间:2025-09-22 17:03:00

  秋日的临洮,大地铺金,洮水流珠。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间,玉米垂穗,药材飘香,马兰花在田埂上绽出浅紫色的云霞。这片承载着五千年文明薪火的血脉之地,在丰收的季节里,愈发显得厚重而丰盈。

  漫步于马家窑村的田垄之上,每一步都可能与史前文明擦肩。临洮县博物馆馆长韩军指着远处层层叠叠的梯田说道:“这里的地下,埋藏着中华文明西进拓荒的首批印记。”马家窑文化如一条文明的星河,自5000年前流淌至今,见证了仰韶文化人群首次大规模开拓西北高地的壮举。那些出土的彩陶纹饰里,漩涡纹、蛙纹、网格纹交织流动,仿佛在诉说着先民对天地自然的原始叩问。


  在寺洼山村的考古现场,三重近方形围壕勾勒出史前聚落的轮廓。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考古工作者们已在此耕耘七载,揭露出4000平方米的遗址剖面。房址、陶窑、灰坑、墓葬,以及疑似道路的遗迹,仿佛一套完整的文明密码,等待后人解读。这片210万平方米的遗址区,竟叠压着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四种文化遗存,犹如一部层层书写的史前地书。2024年,这项发现一举斩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桂冠。

  文明的传承不仅存在于考古探方中,更流淌在当代村民的血脉里。望着上千亩的玉米地,马家窑村党支部书记丁海成如数家珍:“今年秋粮预计收入20万元以上。我们种玉米、栽花卉,但更精心守护着地下的文化宝藏。”对于这个1556人的村庄,近年来建成村史馆、实施遗址公园项目,让彩陶纹样从出土文物变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底色。村民们在农闲的间隙,会指着远处的考古工地告诉孩童:“我们的根,就埋在那片黄土之下。”

  向北行进,马啣山的传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上营乡党委书记王栋讲述着世代相传的故事:天马化身为石,金马驹往返川陇,带来药材与作物。明代肃藩王在此设立军马场,朱元璋钦赐的牧马草场至今犹存。历史的层叠在这里格外清晰——从神话传说明代藩王,再到近代军马场,最后到如今的旅游体验基地,马的故事从未中断。

  瓦窑滩村的上营军马场如今已成为沉浸式体验基地。游客可以驻马远眺,看石苔花在岩石上绽放生命的奇迹。这些苔菌与矿物质共同绘制的自然油画,历经风霜雨雪而愈发绚丽,恰如临洮文明历经千年而愈发璀璨。

  当夜色降临,大型水幕实景剧《再现貂蝉》在熙州·明园启幕,水幕投影与全息成像技术交织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为貂蝉故里绽放异彩。剧情以临洮为引子,穿插融入彩陶、洮砚、皮影、洮水明珠和貂崖沟典故等文化元素,塑造貂蝉集美、义、勇、慧于一身的女性形象,将古代美人的传奇演绎得如梦似幻。

  临洮的秋夜,星空格外澄澈。回眸马家窑的彩陶纹样、寺洼的考古现场、马啣山的石马传说、军马场的马蹄声声,以及水幕上的貂蝉倩影,所有这些文明瑰宝,都在洮河水的串联下融为一体。五千年的文明演进不是教科书上的枯燥文字,而是流淌在黄土中的温热血脉,是绽放在秋日田野间的马兰花,是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古老故事。

  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历史从未远去,文明始终在生长。从史前先民制陶的窑火,到今日乡村振兴的灯火,临洮人民用五千年时光赓续着文明的火种与血脉:新时代的文明,既深植于厚重灿烂的历史,也照亮了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