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厚植民族团结情怀,9月22日至23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邀请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莫兴邦博士,为全院新生作《凝聚“五心”力量——携手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圆》专题讲座。

讲座以“五心”为核心脉络,结合成长倡议,为各族新生搭建起心理成长与民族团结意识培育的“双桥梁”。三场讲座,来自藏学院、音舞学院等14个学院近3000名大一新生和各学院辅导员及学生处工作人员参加讲座。

此次讲座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生入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讲座中,莫兴邦会长围绕“五心”力量的深层内涵与实践路径展开阐释,既有理论高度,更贴近新生实际需求:以“安心”为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新环境、建立归属感,筑牢成长路上的“压舱石”;以“稳心”为要,引导新生调节情绪波动、理性面对学业与生活挑战,校准前行方向的“指南针”;以“顺心”为桥,倡导各族新生主动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和谐人际关系,打通服务成长的“快车道”;以“健心”为盾,传授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守护青春成长的“正能量”;以“同心”为魂,深化对“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认知,共画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在阐释“五心”力量之余,莫兴邦会长还面向全体新生发出成长倡议——“以生命至上为基、民族自信为魂,让青春力量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实际与大学生成长特点,呼吁新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事业,在守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主动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推动者,以青春之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鲜活动能。

讲座中,莫兴邦会长创新融合“五育”,将生命教育、家庭教育、感恩教育、性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案例分享。他通过科学讲解与生动案例,帮新生解答生理心理困惑,消除成长焦虑;借民族英雄事迹与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因责任而有价值”的认知,学会珍惜生命、直面挫折;还穿插感恩主题,让学生在分享亲情、师恩、友情中学会表达情感,增强心理归属感。这种突破单一模式、融合多元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既提升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又培育了积极心态,获师生好评。学校也将继续探索该类融合新路径,为学生全面成长搭建更广阔平台。

现场互动氛围浓厚,各族新生认真聆听、记录要点。来自藏族的新生才让卓玛同学表示:“‘五心’的解读特别实在,既教我们怎么适应大学,又让我明白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要从和身边各族同学真诚相处做起。”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漆文慧表示,莫会长的讲座巧妙将“五心”“五育”与心理健康引导、民族团结教育融通,打破了单一教育的边界,不仅内容贴近学生需求,更给出了可落地的实践方向,为后续开展多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了清晰且实用的思路。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何浩表示,学校立足民族地区办学定位,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思政教育核心。此次讲座既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深化 “心理育人 + 民族团结教育” 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未来,学校将以党建与思政同频、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联动、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共生、智慧管理与人文服务互补,形成闭环育人格局。

据悉,学校近年已多次邀请专家开展此类专题讲座,通过多样化形式将心理健康服务与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升各族学生的共同体意识与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