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首页 > 陇原风采 > 正文

奋战在榆中马坡乡灾后重建一线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9-24 14:53:04

  洪水退去,重建加速。在榆中县马坡乡马莲滩村的灾后安置点上,副乡长魏周俊的身影总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安心指数”,生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投身安置点建设一线

  自灾后重建工作启动以来,魏周俊每天穿梭在安置点和村委会。在村委会安了“家”后,他的身影便“钉”在了工地上。为了保证水、电、路、网尽早畅通,他每天风雨无阻地跑遍工地每个角落,协调施工材料、机械加油、检查工程质量,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冲。

逐户走访,了解情况

  灾后安置,迁坟征地是牵动民心的“关键题”,档案规整则是保障工作有序推进的“隐形线”。灾后安置,选址、征地、迁坟是首当其冲的“硬骨头”。为了快速推进安置点建设,魏周俊扛起了征地迁坟的重任,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家的情况。每一笔记录都承载着他对村民的责任,每一个诉求都被他郑重地刻在心上,成为推进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汇总进度、梳理需求。为村民们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实际困难,推动着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从新坟址的地势朝向,到迁葬仪式的流程细节,他都一一斟酌、妥帖安排,把对传统习俗的尊重,融进每一个环节里。田埂上的晨光、地头间的夕阳,见证着他一次次俯身沟通的身影;沾满泥土的裤脚、被汗水浸透的衣衫,记录着他为“安祖茔、顺民心”付出的奔波。

  山洪灾害发生以来,魏周俊只回过三次家,因为工作连轴转,只能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看,有时忙到深夜,连给孩子打个视频电话的时间都挤不出来。谈及孩子,魏周俊的眼神瞬间柔和下来,随即又泛起一丝愧疚,语气也不自觉轻了几分:“每次想起孩子,心里都不是滋味,但想到还有那么多灾后重建工作等着我,看着受灾群众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就觉得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让人动容的是,在魏周俊坚守灾后重建一线的同时,他的妻子也奋战在灾后重建的岗位上。夫妻俩虽在不同战场,却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默契。

查看资料,核对信息

  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魏周俊始终与同事、村民们并肩作战,从迁坟征地到安置点建设,从保障水电路网到抢通产业路,从安抚村民情绪到协调各方解决问题,魏周俊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一张简易的桌子,一摞厚厚的资料,一盏明亮的灯光,便是他深夜的陪伴。他伏案整理着迁坟协议、征地记录、群众诉求,指尖划过纸张,目光专注而坚定,每一个数据的核对、每一份档案的归类,都是对工作的敬畏,对群众的负责。灯光映着他疲惫却坚毅的脸庞,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他“白加黑”的坚守,也藏着一名基层干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初心。

  聊起和魏周俊并肩作战的日子,马坡乡干部金明星话语里满是触动与敬佩。“准、透、细、不知疲倦这是他给我最深的印象,他走的每一步,都踩在灾后重建的路上,天刚亮就去安置点看施工,盯着水电路网通不通;中午入户去协调迁坟的事,耐心跟村民讲政策;晚上还得在工地转几圈,生怕出一点隐患;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真的是风雨里带头冲锋的身影,是深夜里点亮希望的灯火,是把群众冷暖扛在肩上的担当。”

  如今,魏周俊依旧每天奔波在灾后重建现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传递温暖。展现了基层干部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他是无数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党员干部的缩影,他的事迹,必将激励更多人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坚决打赢土榆中灾后重建的攻坚战,共同守护美丽家园。(李飞扬 赵静宜 李颖)

 

编辑:王新强

来源:榆中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