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兰州大学2025级新生军训在榆中县夏官营镇落下帷幕。这场为期两周的军训不仅锤炼了学子们的意志,更因当地党委、政府的倾力保障与群众自发支持,成为一堂生动的“校地融合思政课”。夏官营镇以“土豆蘸盐”的质朴情谊、“放炮披红”的热烈欢迎,让外地学子深切感受到甘肃人的热情豪迈,也为校地协同育人写下鲜活注脚。

兰大新生军训拉练画面
靠前服务:全方位保障军训安全有序
为确保军训顺利开展,夏官营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与兰州大学军训团、驻地部队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前期规划中,镇政府联合公安、交通部门对拉练路线反复勘测,设置临时交通管制点,组织50余名执法人员和机关干部全程疏导,保障队伍通行安全。后勤服务方面,协调高家崖村文化广场、高家崖小学等场所作为休息点,并动员群众提供5000个本地土豆(配胡麻盐蘸料)及玉米作为饮食补给。学生反馈:“土豆蘸盐的吃法新奇又暖胃,一下子拉近了与兰州的距离。”

兰大新生军训拉练画面
乡土温情:群众自发参与共筑军民情谊
军训期间,夏官营镇群众以质朴行动传递家国情怀。拉练队伍途经村庄时,村民自发在道路两侧燃放鞭炮、为学子披红挂彩,高呼“欢迎兰大学子”;部分村民主动将家中应季水果、特产送至休息点,甚至有老人现场讲述红色故事,让军训课堂“活”起来。一位参与拉练的学生感慨:“原本以为西北的军训只有苦累,没想到收获了这么多感动。”

兰州大学向夏官营镇赠送锦旗
校地协同:从“单向保障”到“双向赋能”
近年来,夏官营镇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探索出“靠前服务+反哺发展”的良性模式:一是资源互通:镇政府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政策支持,兰州大学则通过智库建设、科技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联合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等项目双向赋能。二是人才共育:镇内中小学与兰大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到校到村开展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红色研学等活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同时,为高校学子厚植家国情怀。三是应急联动:针对军训、大型活动等场景,双方建立安全预案共享机制,联合开展消防、防暴演练、急救培训、禁毒宣传6场,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卫校园安全。
展望未来:深化合作谱写协同新篇
军训闭幕式后,兰州大学向夏官营镇党委、政府赠送锦旗,镇党委书记表示:“校地合作是双向奔赴,我们将继续以‘店小二’精神服务高校,同时借力高校资源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据悉,下一步双方将在共建国防教育品牌、推动产学研融合、拓展特色志愿服务等领域深化协作。
从黄土坡上的“土豆外交”到校地携手的“双向奔赴”,夏官营镇与兰州大学的互动,正是新时代校地融合发展的缩影。当高校的学术之光与乡土的温度相遇,不仅滋养了莘莘学子的成长,更激荡出乡村振兴与高等教育协同共进的澎湃动能。(杨昱含 梁钰琛)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