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首页 > 陇原风采 > 正文

洮水河畔窑火新

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开启五千年古今对话

发布时间:2025-09-27 16:42:50

  洮河波光潋滟,彩陶纹脉流转。9月26日,以“彩陶和光·文明互鉴·融合共享”为主题的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开幕。定西市委书记汪尚学讲话并宣布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开幕。恰逢马家窑文化发现101周年,国内专家学者、文旅从业者与当地民众共赴这场跨越五千年的文明之约,见证史前瑰宝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节会期间,当地同步举办文旅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现场观摩、学术访谈、百家媒体走进马家窑文化命名地采风创作及马家窑文化主题研学等系列活动,在共赏彩陶艺术魅力,共话马家窑文化的传承的同时,凝聚各方力量,携手推动马家窑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发展。开幕式上,现场签订了太石交旅融合项目水上会客厅新业态提质升级项目框架协议、“茅歌水韵湖畔火锅”(临洮熙州明园生态园)项目框架协议、南屏山旅游景区低空旅游建设项目框架协议、临洮县文创产业园建设项目框架协议。现场群众亢虎表示:“作为一个本地人,看到家乡的‘文化名片’被擦得这么亮,心里特别温暖。马家窑文化不再只是课本里的东西,它变成了我们广场上的雕塑、街边的灯饰,这种感觉非常自豪。”

(双耳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约公元前3300-前2050年)

  据了解,马家窑文化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精美的彩陶艺术而闻名于世。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踏足临洮县马家窑村,揭开了沉睡五千年的彩陶文明面纱;1945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对洮河流域进行了深入考古调查,于1949年正式命名“马家窑文化”。 2021年马家窑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开幕式上,定西市委书记汪尚学追溯文化根脉:“马家窑文化作为人类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首先发现于定西市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被誉为‘甘肃的仰韶文化’,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与敦煌文化齐名的甘肃两座文化富矿之一,是甘肃乃至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世界马家窑、命名在临洮’已成为鲜明的文化标签。”


  近年来,定西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是聚焦马家窑文化金字招牌,持续加大保护研究、宣传推广和活化利用力度,制定出台了《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建成了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和马家窑遗址博物馆,打造了以马家窑遗址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体验基地,创排了《再现马家窑》等优秀文艺作品,临洮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定西也因马家窑文化特色被评为西北首个“国潮城市”。


(临洮县洮阳镇旭东小学学生“沉浸式”体验马家窑文化)

  如何让五千年前的彩陶纹饰开口说话?如何让寂静的遗址讲述先民水土共生、火土成器的传奇?马家窑给出的答案是“沉浸式”体验。步入马家窑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沉浸式体验基地,来自临洮县洮阳镇旭东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正在讨论马家窑彩陶到底该怎样完整“挖出来”,他们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学生队伍移步到展现史前先民房屋变迁的​​居住展示区,半地穴式的房屋、模拟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原来五千年前的人就住这样的房子啊!”“他们真聪明,这样冬暖夏凉!”不绝于耳的讨论声,让展览馆充满了生机。洮阳镇旭东小学教师陈骞表示:“来到马家窑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沉浸式体验基地,同学们在匠人的指导下亲手感受泥土的温度与韧性,体验一件彩陶诞生的过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我认为这次研学非常有意义。”


  热闹的氛围中,国学馆格外宁静雅致,来自临洮县衙下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正端坐在蒲团上,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正一字一句地诵读着《弟子规》等启蒙经典,老师用生动的故事讲解字句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仁爱、孝悌、诚信的传统美德。更让孩子们感到新奇的是接下来的传统礼仪体验。在老师的示范下,孩子们认真学习如何行揖礼,双手合抱,躬身致意,一举一动皆有章法。

  在马家窑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沉浸式体验基地,访客的体验将是多维而立体的。数字演艺馆,现代科技将赋予历史新的生命,AR、VR技术将让博物馆里的彩陶纹饰流动起来,全息投影或许将重现先民们取土、塑形、绘彩、焚火的壮观场景,让史前生活变得触手可及,这不再是隔岸观火,而是一场真正的时空穿越。


  洮河不息,窑火常新。当五千年前的彩陶纹饰在数字光影中流转,当孩童手中的陶胚延续着古老的纹饰,马家窑文化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证明:真正的文明,从不会湮没于时光,只会在传承中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