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意渐浓,农事稍歇,榆中县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室却格外火热。近日,一系列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正利用这段农闲期密集开展,通过多元课程为农民精准赋能,见证着“新农人”的破圈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微型无人农机操作场地实训
培训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班中率先启动。50位种植大户在课堂上专注聆听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家的讲解,从品种选择、行距控制到水肥管理,老师们结合本地实例将关键技术要点一一剖析。课间时分,学员们围住老师,就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踊跃提问,浓厚的求学氛围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作物穴盘移栽场地实训
智慧种养班的课堂同样座无虚席。智能环控、物联网监测等现代化技术让50名参训学员大开眼界。专家们还针对榆中县的百合、马铃薯、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深入讲解了如何运用智能设备实现精准管理,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效益。

提升品牌建设与直播电商平台
在众多培训班中,为期15天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直播电商”专题培训格外引人注目。40名来自全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涉农青年等,经历了一场从“传统农人”向“新农人主播”的蜕变。
在国家二级电子商务师及本地电商达人组成的导师团带领下,学员们系统学习了从品牌定位到短视频创作,再到直播带货的全流程技能。在临洮电商直播基地的实操环节,“家人们看过来,我们榆中的高原夏菜品质一流!”学员们轮番上阵,在真实的直播环境中演练带货。从最初的生涩紧张到后来的从容自如,许多学员快速掌握了直播技巧。

直播带货的全流程学习
“以前种的菜品质好,但总是卖不上好价钱,销售渠道太有限了。”一位参与电商培训的学员兴奋地说,“这次培训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手机就是我们的新农具,直播就是我们的新农活!这个冬天过得特别值。”
榆中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刘明亮表示,利用冬闲开展精准培训,是培育高素质农民、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理论+实践+跟踪服务”的培养模式,为榆中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学校将结合本地特色农产品优势,打造农特产品电商平台,发挥跟踪服务作用,鼓励学员参与销售,拓展农产品产业链,为乡村经济添活力。
据悉,2025年,榆中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精准施策,计划培训340人。课程设置现代寒旱农业集成技术、覆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智慧种养、马铃薯技术提升及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等七大细分领域,旨在实现学员技术、管理、素养的多维度提升。待本年培训完成后,全县累计培训人数将达2175人,一支有活力、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正加速成型。(张永琰)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