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综治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帮我们解开疙瘩,这个家可能真就散了。”此前,王女士与丈夫因孩子教育问题爆发激烈冲突,长期冷战导致家庭关系濒临破裂,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社区网格员在排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将线索上报至市综治中心。综治中心迅速启动“矛盾化解+心理疏导”联动机制,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通过三次面对面疏导和家庭系统治疗,不仅化解了夫妻二人的认知分歧,还为孩子进行了心理调适,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和睦。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多发、复杂交织的态势,心理健康服务已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玉门市综治中心创新探索“综治中心+心理服务”深度融合模式,将心理疏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为平安玉门、法治玉门建设注入持久“心”动力。
筑牢服务根基
构建“线下+线上”双线支撑网络
综治中心始终把阵地建设作为心理服务落地见效的基础工程,聚焦群众“就近能享、随时可获”的服务需求,高标准打造环境温馨、隐私有保障的标准化心理咨询室,配齐按摩椅、沙盘、情绪宣泄器材等专业设备,为受家庭矛盾困扰的中年人、背负学业压力的青少年、面临情绪困扰的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卸下心理防备、倾诉内心困扰的安全空间。同时,依托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优势,同步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打破时空限制,构建“线下阵地精准对接+线上热线随时响应”的双线服务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取专业、规范、有效的心理支持,实现心理服务“全覆盖、全天候、不打烊”,切实打通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聚焦核心效能
创新“矛盾化解+心理疏导”
双轨路径
针对社会矛盾纠纷背后潜藏的心理根源,综治中心以“矛盾化解与心理疏导同频推进”为导向,深化“综治中心+心理服务”融合模式实战应用,有效破解复杂矛盾化解难题。通过联动酒泉市爱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心理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与人才保障,将心理咨询师纳入综治中心矛盾调解人才库,让其以“心灵捕手”身份深度介入纠纷调解。依托综治中心矛盾调解平台,在厘清纠纷事实、明晰责任边界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精准剖析当事人心理症结,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既依法依规化解矛盾,又同步抚慰当事人情绪、化解心理芥蒂,实现“矛盾化解止纷、心理疏导稳心”的双重成效,用专业力量夯实平安玉门建设的人文根基。
拓宽服务维度
健全“普及+精准+参与”多元体系
综治中心围绕群众全生命周期心理需求,以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为抓手,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心理服务体系。一是常态化开展科普宣讲,聚焦情绪管理、亲子沟通、职场减压、老年心理关怀等热点主题,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现场答疑”的形式,组织专业力量走进社区、校园、企业,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意识;二是强化基层治理能力,针对基层工作者、社区网格员等一线治理力量,开展心理服务专业培训,培育一批“懂心理、会疏导、善服务”的基层骨干,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护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三是精准对接个性需求,依托综治中心网格摸排、矛盾排查等工作机制,精准掌握群众心理诉求,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服务,借助专业设备与科学方法,帮助群众化解心理困扰、缓解身心压力,重塑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
自“综治中心+心理服务”模式推行以来,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累计为数百名群众提供精准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基层骨干培训20余场,不仅有效纾解了群众心理难题,更从源头上降低了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风险,实现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与社会治理效能同步提升。
下一步,玉门市综治中心将始终以深化“综治中心+心理服务”融合效能为核心,持续推动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精准赋能。重点将心理疏导全面嵌入综治中心主导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基层社会治理等关键环节,实现从“事后干预”向“事前预防、事中疏导、事后巩固”的全链条升级。以更扎实的举措筑牢心理健康防线,以更优质的服务厚植社会和谐根基,切实以心理服务现代化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质增效,为平安玉门、法治玉门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