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榆中县小康营乡王保营村,青瓦白墙间,1800平方米的景观墙绘讲述着孝老爱亲的传统故事;巷道两侧,12处“微菜园”里的番茄藤蔓攀爬而上,与新安装的200盏太阳能路灯交相辉映。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个村民的心田,如今,这里成为“全国文明村”。
王保营村村口
红黑榜+积分制:让文明行为有“标尺”
“上个月张叔家主动清理了门前柴堆,上了红榜;李婶家乱扔垃圾,黑榜通报后第二天就整改了。”村文化墙上的“红黑榜”成了村民每日的关注点。针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王保营村建立文明行为量化机制,将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等纳入红榜,反之则列入黑榜,获得的积分还可以到积分超市里兑换日用品。
在村里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里,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整齐排列,村民刘秀芳拿着刚兑换的洗衣粉满意地说:“现在大家比着谁家门前更干净,积分能换生活用品,脸上更有光!”五年来,村民累计兑换积分12.6万分,参与志愿服务1.2万人次。
宽阔整洁的主干道
74岁老党员黄文俊带头拆除自家院墙,把宅基地改造成 “共享花园”;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罗世霞组织“妈妈清洁队”,每周义务清扫巷道,为村里特殊家庭搞卫生。自红黑榜和积分制在村里推行以来,大家不再是乡风文明的“旁观者”,真正成为家乡治理的“参与者”。
移风易俗+简朴成风:红白事里的文明减法
2024年,村民刘秀芳的女儿出嫁时主动提出“零彩礼”“这可是我们村第3个‘零彩礼’姑娘!”看着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小两口,刘秀芳的言语间满是欣慰。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坚持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5年来简办红白事28场,累计节约资金60余万元。
85岁独居老人王奶奶的小屋则见证着另一种温暖:党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每周会上门打扫,陪她聊天解闷。“比亲儿女还勤快!”老人的话里透着感动。
王保营村鸟瞰
如今的王保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文明大讲堂”邀请道德模范宣讲23次,126 家“五星级文明户”挂牌示范。今年春节,村民自编自演的秧歌、小品组成“村晚”,吸引周边2000余人围观,广场舞队等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过去农闲时唠嗑的人,现在都参加广场舞队了。”乡贤吴延荣感慨地说道。
产业+美化家园:微菜园开出文明之花
“这些辣椒都是自家‘微菜园’种的,既能卖钱又能美化院子。”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经营小超市的村民丁澍刚门前的菜园说。
今年以来,王保营村全村百姓积极参与,将房前屋后闲置地改造成“微菜园”,不仅让村容焕然一新,还为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同时,创新“垃圾不落地”收运模式,清理积存垃圾320吨,拆除残垣断壁47处,打造景观节点15处。环境美了,人气旺了,丁澍刚的小超市收入翻了一番。
干净整洁的村子巷道
从2018年的“省级文明村”到2025年的“全国文明村”,文明乡风在王保营村落地生根、蔚然成风。2025年,搭乘着“龛古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春风,王保营村正在环境更优美、产业更丰富、村民更富裕的发展大道上继续前行。(杜莉莉 图 彭昱)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