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陇中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收获季。在榆中县高崖镇的田间地头,不见往年人扛肩挑的忙碌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农机设备穿梭往复,马达轰鸣声中,一颗颗饱满的土豆破土而出,成为这片黄土地上年复一年的“金豆豆”。近年来,榆中县高崖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引领,紧抓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路径,推动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发展,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创新模式,稳住农业“基本盘”,激活乡村经济“一池春水”。
在辖区合作社开展马铃薯收割作业
“以前收洋芋,全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一亩地也收不了多少。”关门口村村民老李一边麻利地将洋芋分拣装袋,一边感慨,“现在你看,这‘铁牛’一走过,洋芋自己往外跳,又快又干净!”他的身旁,金灿灿的洋芋堆成小山,每一颗都圆润饱满,透着丰收的喜悦。
收获的土豆
近年来,高崖镇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加大农机装备投入力度,重点增加大中型拖拉机、播种机、收获机等关键机械,深度融合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同时引进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耐贮藏、口感好的“陇薯7号”“冀张薯10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等一系列优良品种,全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实现双提升。目前,高崖镇马铃薯种植总面积已达1.2万亩,预计亩产5000斤,总产量2460吨。镇农业中心主任介绍道,目前镇种植大户、合作社广泛使用的马铃薯收获机、玉米收割机等大型农机,不仅动力强、效率高,能够承担繁重的收割任务,还具备极高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实现了“重活干得好,细活干得精”。在播种环节,可实现精准下种、控制株距与深度,保证苗齐苗壮;在整地环节,能够高效完成深松、平整等作业;在采挖阶段,更是实现了低破损、高效率的收获。从种到收,各个环节均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释放更大能量,始终是高崖镇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围绕以马铃薯、玉米、小麦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高崖镇探索出“产业联建、人才联盟、资金联组、资产联管、产品联销、成果联享”的“六联模式”,有效整合全镇11个行政村资源力量,构建起“股份经济合作社+支部+合作联社+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一模式下,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解放劳动力;合作社则整合资源,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吸纳本村及周边劳动力就近务工,用工高峰期每天可达200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鼓起钱袋子,真正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增收有保障”。
站在高崖镇的广袤田野上,丰收欢歌与农机轰鸣交织成曲。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从单一种植到多元融合,从分散经营到抱团发展,高崖镇将继续以产业发展为纽带,以产业振兴为支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土豆、辣椒等特色产业种植,强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加强优质农产品推广,推动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党妮)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