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我们来看看您家的暖气片热不热?房间里感觉冷不冷?有没有啥问题需要帮助解决?”11月7日早上一上班,榆中县妇联党员干部就来到公交嘉园小区,逐家敲门入户,向住户询问了解暖气供热情况,这是榆中县“访民问暖”行动的一个缩影。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以“敲门行动”直面群众供暖诉求,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楼栋单元、千家万户,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筑牢“访民问暖”实践根基。

党员干部入户检查
15℃到21℃:民生温度的暖心跃升
“上热下凉的暖气片终于全热了!”润源枫华小区居民李女士的喜悦溢于言表。榆中县统计局党员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其家中室温仅15℃,暖气片热度不均,推测为管道“气堵”或杂质沉积。经联系供热维修人员现场排气冲洗,一小时后室温升至21℃,从“体感不适”到“暖意融融”,高效处置赢得群众点赞。榆中县三电水管处党员干部在锦墨院A区走访时,发现2单元3户居民家中进水阀温度仅32℃,室内温度16-18℃,当即联系供热站技术人员调试,使进水阀温度回升至48℃,住户李女士反馈:“调试完不到半小时,暖气片就热起来了,孩子终于不用在家穿羽绒服写作业了”。维修人员还同步记录了两个小区管道使用年限、故障类型,并将数据反馈至住建局。榆中县通过“走访发现问题—数据支撑改造—设施提升保障”的闭环,从源头减少供暖故障反复,实现温度从“15℃到21℃”的跃升,这不仅仅是单次应急处置的成果,更是设施长效保障的生动体现,既破解了“头痛医头”的被动困境,又为后续供暖积累了精准施策的依据,让民生温度更稳定、更加持久。
四访加四问:服务末梢的精准提升
连日来,榆中县通过“四访四问”工作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榆中县融媒体中心走访小组秉持“脚步送暖、真情问需”的工作原则,深入社区楼栋开展“访民问暖”,在悠山郡小区,“问暖小分队”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掌握居民诉求,了解到17号楼1单元1003室独居老人家中暖气无温度后,入户干部立即联系供热中心工作人员仔细排查,协调专人上门解决。“没想到问题解决得这么快,现在屋里暖烘烘的!”北山水泥厂家属楼两位八旬留守老人看着逐渐升温的暖气片露出笑容。榆中县工信局下沉干部在“访民问暖”走访时发现老人家中暖气片冰凉,立即联系供热单位,在40分钟内完成管道疏通检修,从“冰凉”到“温热”,快速响应让留守老人感受到“贴心暖意”。更暖心的是,工作人员检修后留意到老人行动不便、无人照料,当即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老人申请了冬季取暖物资——这正是“四访四问”的深层意义:不仅“访供暖情况、问温度达标”,更“访生活难题、问需求期盼”,榆中县将“访民问暖”行动与“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深度绑定,对孤寡老人、低保户等1200余户特殊群体建立“取暖保障+生活帮扶”双动态台账,让服务末梢既通“暖气管道”,又连“民生心窝”。

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维修
常态融长效:幸福指数的持续攀升
自10月中旬起,榆中县将“访民问暖”作为今冬明春供暖保障的“先手棋”,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组织3258名党员干部、物业人员及志愿者化身“问暖专员”,带着温度计、民情本逐户敲门,对全县280个小区、6.5万户集中供暖用户开展“地毯式”走访,细致询问老人、儿童等群体的取暖特殊需求,为后续供暖工作打底。11月1日起,榆中县进一步将“访民问暖”与“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深度融合——包联干部走访受灾群众时顺带查看过冬物资储备情况,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受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优先解决特困、低保等困难群众取暖难题。同步建立“排查建档—任务转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效果回访”闭环机制,无论是工作日夜晚,还是周末全天,党员干部始终紧盯“群众诉求日清日结”目标,办完一件就电话回访一户,确保问题不遗留、服务不断档,让“访民问暖”从阶段性行动,变成守护群众温暖的长效常态,持续托举民生幸福指数。切实把“暖民心”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真正用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温暖刻度”。(宋霞艳)
编辑:王新强